济源:“征信修复”专项治理见成效
来源: 发布日期:2022-12-07 浏览次数:浏览

“近年来,随着征信应用领域不断拓展,一些机构和个人假借‘征信修复’‘征信洗白’等名义招摇撞骗,严重扰乱市场秩序,给受害人造成经济损失、个人信息被恶意使用、泄露、买卖等风险。”人行济源中支有关负责人介绍说。

2022年以来,按照人民银行和国家发改委工作部署,济源示范区多措并举,协调联动,集中开展了“征信修复”乱象专项治理“百日行动”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对经营范围中存在征信字样的6家企业逐个摸底调查,分类施策予以解决,督导4家企业完成变更,1家纳入异常经营名录库中,1家企业注销。发现“征信修复”可疑线索8条,及时上报处理。

强化宣传引导。依托线上渠道精准宣传。在“信用济源”平台发布公告,揭露“征信修复”乱象套路。通过抖音“DOU+上热门”对年龄、区域等精准定位,向用户推送自制宣传海报,累计浏览14000余人次;通过中国移动定向发送提醒短信,覆盖人数达8000余人次,提醒公众警惕“征信修复”骗局。利用传统媒体扩大宣传。人行济源中心支行于6.14信用记录关爱日在济源晨报发布《警惕“征信修复”陷阱,依法维护征信权益》信息,揭露“征信修复”风险形式,公布全辖区各金融机构征信异议处理电话,畅通维权渠道;在金融机构100家网点以及人群密集地,放置公告展板及宣传海报,利用大型休闲娱乐广场贰仟家LED大屏进行为期10天的宣传播放。通过多渠道、全方位、持续性的宣传,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征信政策,警惕错误信息,避免虚假征信陷阱。

全面摸排监测。强化违法线索搜集。按日对企查查、百度、抖音、微信、微博等渠道开展“征信修复”搜索监测,同时畅通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线索提供渠道。根据注册信息全面排查。通过检索企业注册联系方式,全面摸排辖区注册名称、经营范围带有“征信”字样的机构,开展电话询问和现场走访。经排查,核实6家带有“征信字样发”的机构均未实际从事征信业务,为做好“征信修复”乱象专项治理打下基础。

建立长效机制。加强监管合作,示范区发改统计局、人民银行济源中支、市场监督管理局、信用办、公安局等单位开展监管合作,建立“宣讲劝导、实地走访、线索移交”工作机制,加强信息沟通,实现“征信修复”乱象治理常态化。实施源头治理,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各金融机构建立协作机制,协助开展整治工作,对使用“征信”字样企业的严格审核,把好准入关。分类施策治理,向机构法人耐心详解征信市场准入、征信业务范畴、禁止开展“征信修复”等法规制度,主动提供注册登记信息变更、注销等咨询服务;在法人失联情况下,通过向物业、居民和附近商铺咨询等实地走访方式,获取异常经营线索2条并及时移交,定期跟进工作进度,确保治理活动全覆盖、无遗漏、见实效。

“需要提醒市民的是,如果信息主体的不良信息是真实客观存在的,任何机构、个人均无权进行进行修改和删除。所有规范征信业务、征信机构的制度中,均无‘征信修复’概念。”市信用办有关负责人表示,“信用主体存在行政处罚信息的,可以在满足最低公示期的情况下,纠正失信行为,提供履行相关义务的依据、信用承诺书等材料后,可以申请信用修复,所有的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均不收取任何费用。”

下一步,示范区有关部门将坚持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制度,及时开展信用修复,支持信用主体正常生产经营。坚决清理和打击非法征信行为,持续巩固“征信修复”乱象治理成果,促进济源征信市场持续健康发展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