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推动个人诚信体系建设,深化诚信教育培训,江西省日前出台政策,明确将依托学籍管理系统,建立18岁以上成年学生诚信档案,推动将学生个人诚信记录作为升学、毕业、评先评优、奖学金发放、鉴定推荐等环节的重要考量因素。(11月20日 新华社)
人无信不立,业无信不兴,国无信则衰。个人作为兴业的主体、国家的“细胞”,其诚信至关重要。学生作为重要的社会成员,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明天,其诚信行为更是关键之关键。此次江西省依托学籍管理系统,建立18岁以上成年学生诚信档案,正是对学生诚信重要性的直接体现。
诚信,是社会对个体素质的基本要求,也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基本要素。不论是做事,还是做学问,首先要学会就是做人,而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,没有诚信,人字就立不起来,成才就更加无从谈起。对于学生而言,不仅要做人,而且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,这是身在“象牙塔”的最高目标。然而实际中,考试舞弊、学术造假、不履行助学贷款还款承诺、伪造就业材料等不诚信现象时常发生,这显然与学校培养国家栋梁的目标不相符,与学生期待成长成才的初衷不相符。
当自律的堤坝被摧毁之时,制度的防治必须跟上。面对学生群体时常出现的不诚信行为,建立成年学生诚信档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防治方式。学生选择丢弃诚信品质,在考试中作弊,在学术上造假、在还贷上逾期,往往是源于不诚信的成本过低。而以制度的方式,将诚信与否与升学、毕业、评先评优、奖学金发放、鉴定推荐等环节“挂钩”,同步推进诚信教育和不诚信惩戒,并将相关的信息依法依规记入个人信用档案,正是对不诚信成本的提高,这必然会倒逼学生放弃侥幸心理,坚守诚信品质。
建立学生诚信档案,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追求知识的同时践行正确的价值观。从这个角度上说,诚信档案不仅是对学生不诚信行为的一种惩戒,更是对学生成长成才增加的诚信砝码。当学生真正认清了这一点,诚信自然会成为其为人的原则、学习的习惯和奋斗的底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