惩戒失信就是呵护诚信
来源: 发布日期:2019-04-22 浏览次数:浏览

18日,国家发改委就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。会上,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闻发言人袁达介绍,截至3月底,全国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349万人次,累计限制购买飞机票2047万人次,限制购买动车高铁票571万人次。(4月18日中新网)

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我们必须传承并发扬光大。并且,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,诚信也是一种无形资产。但眼下一些领域道德失范、诚信缺失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,而其中最令人深恶痛绝的,则莫过于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的失信(老赖)行为。

“欠钱的是老大,讨钱的是孙子。”虽然当事人经法院起诉结案,但是“老赖”以一种“就算有钱也不还你”的无赖心态,视国家法律于不顾,让法院的判决成了一张“空头支票”。这一现象,是建设法治社会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。

“老赖”何以能赖?无非是,财产已经转移,并不惧法院强制执行。然而,对付“老赖”我们并不缺少武器。我国《刑法》明确规定,对人民法院的判决、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,情节严重的,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罚金。但在实际操作中,拒不执行法院判决、裁定的“老赖”,很少因为欠钱不还而被追究刑事责任。很多经济纠纷案件,经法院判处结案进入强制执行程序之后,往往就不了了之了,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“老赖”的嚣张气焰。

基于此,要想杜绝“老赖”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、裁定的行为,就必须对“老赖”施以有违必顶格处罚的法律严惩,并同时进行在贷款、限制高消费、限飞、限乘等“一处失信、处处受限”的联合惩戒。此外,我们还要在执行中不断创新,比如,多地基层法院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优势,对老赖的手机“铃音”进行特别标记,向与其有通信联系的人定向公布,让其感受到来自熟人社会的压力,就真正戳到了“老赖”的痛点,可以“逼迫”他们及早履行法律义务。

法律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。只有拿出猛药去疴的狠劲、刮骨疗毒的决心、以零容忍的态度,让失信者成为众矢之的,才能让公民在知法、守法的过程中,真切感受到法律维护自身利益的作用,法治精神才能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,才会上升为一种信仰,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。

一定意义而言,惩戒失信就是呵护诚信。诚信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,尤其是在诚信缺失、亟须构建健康有序的公共信用环境的当下,更需要每位公民齐心协力、共同参与,从具体事情做起,从一言一行做起,从生活点滴做起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