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点投资项目要防止“半拉子工程”
来源: 发布日期:2019-03-19 浏览次数:浏览

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紧扣国家发展战略,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。按照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安排,2019年我国将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、公路水运投资1.8万亿元,开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,等等。

  在经济运行稳中有变、变中有忧,面临下行压力的形势下,合理扩大有效投资,特别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,既有利于补短板、惠民生,也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,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。不过,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一般投资规模大、建设周期也比较长。因此,在聚焦关键领域促进有效投资的过程中,必须多管齐下、综合施策,防止出现“半拉子工程”,为关键领域的重点投资项目保驾护航。

  搞好基础设施投资建设,离不开资金投入的可靠保障。2019年,我国既要继续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,同时也要在教育、卫生等领域扩大公共支出,财政平衡压力将进一步扩大。在此情况下,要确保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投入,就必须有效盘活存量财政资金,加大对在建项目的资金支持,同时进一步创新基础设施投资的融资机制,既解决好“钱从哪里来”的根本性问题,也要解决好“把钱花在刀刃上”的关键性问题,真正把有限资金重点放在补短板、惠民生的在建项目上,保证按工程进度及时到位、不留缺口。

  但资金并不是形成“半拉子工程”的唯一原因。有些基础设施项目从轰轰烈烈地上项目到沦为“半拉子工程”,背后不完全是“差钱”。比如,有的是因为个别领导干部好大喜功,为了短期刺激经济,盲目铺摊子、上项目,导致资金更加捉襟见肘;有的是因为个别领导干部缺乏担当,项目推进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就畏首畏尾,不是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,而是能拖就拖、能赖就赖;有的是因为“新官不理旧账”的陈旧观念作祟,新上任的官员或者对前任官员安排的基础设施项目不感兴趣,或者担心项目“不规范”“有问题”,就以各种理由将项目搁置起来,等等。

  面对这些问题,须综合施策、未雨绸缪。一方面,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科学决策机制,特别是要科学评估项目的资金需求,进行合理安排基础设施投资项目,避免不切实际的投资项目仓促上马。另一方面,要强化干部队伍的责任担当。许多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规模动辄数十亿元,甚至上百亿元。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,是正常现象。因此,要鼓励干部敢于直面困难和问题,集中精力解决实际问题。

  还应切实解决“新官不理旧账”的问题,从制度上强化政府诚信建设,强化诚信制度落实,把政务诚信制度落实到日常工作中,减少政府行为的随意性,使新官理旧账成为自觉,真正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、一任接着一任干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