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造诚信社会,各方都应当“有所为”
来源: 发布日期:2019-05-31 浏览次数:浏览

“诚者,天之道也;思诚者,人之道也。”自古以来,抱诚守信、厚德善行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大思想家孔子首次将“信”提高到人际伦理的原则高度;战国时商鞅立木取信、曾子以诚信教子的故事,至今传为美谈;毛泽东同志也多次强调,共产党员应该“襟怀坦白”、要“光明正大”。

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”,诚信更是我们的立身处世之本。然而当今社会,却有一些人道德沦丧、诚信缺失。譬如,修洗衣机换个小零件,竟然要价400元;哄骗消费者,故意夸大保健品功效;为了吸引眼球,网店雇人刷好评……(5月13日 《人民日报》)

诚信缺失问题的滋生,必然增加管理的成本、破坏社会信用链条。造成这一问题原因何在?主要在两个方面:一是某些人利欲熏心、目光短视,在“诚信”与“利益”之间做了错误选择;二是管理失范、监督缺位、违规成本低,让某些人不仅有作恶的空间、也有作恶的胆量。

诚信,看似无形,却又无所不在;看似无用,却又不可缺少。过去,它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。今天,它更凸显出价值与意义。然而,打造诚信社会却是一项系统工程,必须综合施策、形成合力,而不能单靠个人的力量。否则,即使理想很丰满,现实也必定会“骨感”。

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,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,强化社会责任意识、规则意识、奉献意识。打造诚信社会,需要每个公民坚守“本分”,慎独、慎权、慎微,更要摒除私心杂念、严格约束自己,把诚信理念内化于心、践之以行,逐步营造出诚信为本的社会风尚。

“祸莫大于无信”。在当前的情况下,光是教育引导恐难触及顽固者的灵魂。打造诚信社会,党和政府也要立足顶层制度设计、夯实诚信体系法治根基,把该打的板子狠狠打下去,倒逼那些不守信者守住“规矩”,进而汇聚起诚实守信、履约践诺的正能量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