@年轻人 当心被这些骗局“套路”
来源: 发布日期:2022-11-11 浏览次数:浏览

互联网时代,年轻人的消费、社交、求职、娱乐活动都开启了“云模式”。与此同时,一些骗子也悄悄盯上了涉世未深的年轻人。北京海淀法院法官以案说法为您揭秘网络诈骗“新套路”,提醒您提高防骗反诈意识,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。

刷单兼职?

小心“捡了芝麻,丢了西瓜”

小赵是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公司白领。2020年10月,他在网络上结识了网友老杨,老杨告诉他一种赚钱的“好门路”,称能够帮助小赵从事淘宝店“刷单”返利挣钱。具体操作为小赵向老杨转账进行“刷单”,老杨会在交易成功后将本金和12%的利润返给小赵,如果单子多的话一个月能挣上万元。小赵一开始将信将疑,将自己账户的余额转到了老杨的账户上。一周后,小赵果然收到了足额钱款,便完全放下戒心。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,他陆续将近30万元人民币转到老杨的账户上。过了几天,小赵给老杨发微信询问返利时间,却发现已经被对方拉黑,电话也无法拨通。小赵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,于是立即报警。后老杨主动投案,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。

法院经审理认为,被告人老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,数额巨大,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。鉴于被告人老杨主动投案,到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,系自首;且在家属的帮助下退赔被害人小赵的全部损失,取得了谅解,依法对其从轻处罚。法院最终以诈骗罪判处了被告人老杨有期徒刑3年6个月,罚金3万元。

法官提醒:不法分子往往活跃在各种网络兼职社群中,以发布刷单任务和“成功经验”等虚假信息作引导,以“足不出户、动动手指就能赚钱”为噱头,巧妙利用受害者贪小便宜的心理,其目的则是骗取受害者口袋里的大额本金。有的要求受害者直接转账,有的则诱导受害者下载App或点击链接购买虚拟商品,支付成功后根本不会发货。法官提醒,大部分以刷单为名义需要个人垫资的兼职,都可能是诈骗。要警惕“赚佣金”“做任务”“刷信誉”等形式多变的刷单骗局,不轻易下载陌生人提供的App、点击陌生人提供的链接或向陌生人转账,避免贪小便宜吃大亏。

网恋情深?

被骗的不仅是感情

小吴是一名28岁的单身青年。2018年,他通过某社交App认识了女生小丽,小丽不仅长相青春靓丽,而且与小吴相谈甚欢,两人加上了微信好友,很快坠入爱河。然而,当小吴准备和小丽网恋“奔现”之时,小丽却说最近遇上了一些困难。她因父亲生病欠下许多信用卡借款,如今面临信用卡逾期实在不知道怎么办。见“女友落难”,小吴立刻出手相救,通过微信向小丽转账27700元。两周后,小丽又称其父亲的病需要二次手术,向小吴开口借10万元。小吴意识到不对劲,遂向公安机关报案,后“小丽”被抓获归案。原来,“她”的真面目竟是一个名叫李群的男人!

法院经审理认为,被告人李群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诈骗他人财物,数额较大,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。鉴于被告人李群到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,且自愿认罪认罚,依法对其从轻处罚。法院最终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李群有期徒刑11个月,罚金1万元,并退赔被害人小吴27700元。

法官提醒:在交友网站上,不法分子往往利用网络图片经营自己的“帅哥”“美女”人设,同时在和受害者聊天的过程中表现出善解人意、温柔体贴的一面,让受害者误以为自己遇到了真爱。当完全取得受害者信任之后,他们或提出借款、或诱导投资,最终使受害者“情财两空”。法官提醒,通过网络寻找“真爱”时,不可轻信“完美”的网恋对象,应仔细核实对方身份,注意对方账号是否通过平台的实名认证。当对方提出自己身处困境需要金钱、介绍投资途径时,务必细心甄别,理性判断。在发生金钱往来时,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(双方聊天记录、对方账号的实名认证信息、手机号码、汇款转账记录、欠条借据等),一旦发现被骗及时报警,或通过诉讼途径维护权益。

网络求职?

就业不成反被骗

小美大学毕业之后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,于是她在不少求职网站发布了自己的简历。简历发出不久,一家招聘群众演员的影视公司联系小美,约她线下面试。面试当天,公司人事陈华先向小美介绍了工作内容和薪资待遇。之后,陈华告诉小美因工作涉及尚未播出的影视剧,为防员工中途离职泄露“商业秘密”,入职前员工需要交纳 “保密费”“保证金”以及两个月的“食宿费”。小美稀里糊涂交了钱后,被陈华带到了郊区的一处员工宿舍,在这里参与培训等待拍摄机会。一个月过去了,小美并未接触到所谓的影视剧拍摄工作,于是联系陈华要求退费,但陈华却再三推诿。无奈之下,小美向公安机关报案。此后,该案件四名犯罪嫌疑人周大、周二、陈华、韩亮均被抓获归案。经侦查,公安机关发现周大、周二在招聘网站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吸引被害人前来面试,陈华以收取“食宿费”“保证金”等名义骗取前来应聘的被害人钱款,后将被害人送到郊区韩亮处,四人累计涉案金额共计280572元。

法院经审理认为,被告人周大、周二、陈华、韩亮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虚构事实、隐瞒真相,骗取他人财物,数额巨大,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。四名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各有分工、相互配合,其行为均是共同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,参加任一环节均应对被害人的损失承担责任。法院最终以诈骗罪判处周大有期徒刑3年8个月,罚金4万元;判处周二有期徒刑3年6个月,罚金3万元;判处陈华有期徒刑3年6个月,罚金3万元;判处韩亮有期徒刑3年6个月,罚金4万元。

法官提醒:一般来讲,求职、应聘工作本身不需要任何费用。因此,凡是打着报名费、服装费、体检费、培训费、保证金、签字费等名义在面试阶段收取费用的,都有可能是骗局。有的公司甚至承诺应聘者培训后包就业,但需先向指定借贷平台贷款支付培训费用,导致受害者工作没找到反而背了一身债。法官在此提醒各位求职者,找工作过程中,可通过工商部门官网、企查查等平台核实用人单位的背景资料。根据《劳动法》规定,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,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。现实中,当遇到用人单位或中介收取费用,要提高警惕性,切勿轻易支付钱财。如确需支付,要及时向收款方索要发票或收据,方便发生纠纷后维权。

高手帮你上分?

名为代练,实为诈骗

小蒋是游戏爱好者,他不仅喜欢打游戏,也喜欢在闲暇时候观看游戏直播。2020年5月,他被一个叫“大河牛神”的游戏主播吸引,并加入了这个主播的粉丝群。“大河牛神”经常在群里发布一些“代练上分”的广告。小蒋心动不已,于是添加了这名主播的个人微信向其购买游戏代练服务,当晚小蒋将自己游戏账号和密码告诉了主播。第二天下午,主播联系小蒋,称小蒋的游戏账号因被官方检测到多人登录封禁了,自己认识游戏公司的内部工作人员,但是需要缴纳一定的手续费进行解封。小蒋没多想,便向主播微信转账22448元。之后账号一直未被解封,小蒋要求主播退费却被对方拉黑并被移除粉丝群。小蒋察觉被骗,前往派出所报警。经公安机关侦查,查明主播“大河牛神”实名小何。2020年4月~8月期间,小何采用类似手段骗取8名被害人钱款共计89498元。

法院经审理认为,小何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采用虚构事实、隐瞒真相的手段,利用网络骗取他人财物,数额巨大,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。法院最终判决被告人小何犯诈骗罪,判处有期徒刑3年2个月,并处罚金2万元,并退赔相关被害人的经济损失。

法官提醒:现实中,所谓的“高手”在代练期间,常利用外挂脚本导致受害者的游戏账号被封,再以“解封”为名向受害者索要高额费用。更有不法分子获知受害者的游戏密码后盗取其微信号、QQ号,假装受害者本人虚构事实向其亲友诈骗钱财。法官在此提醒各位游戏玩家,不要轻易将身份证号、手机验证码、支付密码等关联信息告诉他人,如遇盗号,请及时登录更改密码,或向官方申请冻结。尽可能通过第三方平台向他人支付钱款,警惕代练者收取“解封手续费”“内部操作”等名义的额外费用。注意留存交易证据,截取双方聊天记录、汇款转账记录、游戏账号异地登录IP信息等证据,一旦发现被骗,第一时间报警,通过合法途径追回损失。

 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